岁末岁首年月,走进姑苏博物馆去看“烟云四合清代姑苏顾氏的珍藏”特展,其实是一种高雅的工作。
姑苏顾氏,指的是顾文彬、顾承、顾麟士及顾公雄、顾公硕兄弟。这祖孙四代人的曾女士正版远不及他们家的藏书楼名气大“过云楼”,江南出名的私人藏书楼。它位于此刻姑苏市干将路,世有“江南珍藏甲全国,过云楼珍藏甲江南”之称。颠末几代人的传承,其藏书集宋元古椠、精写旧抄、明清佳刻、碑本印谱800余种。而此中,最为出名的非宋刻《锦绣万花谷》(右图)莫属。
这是一部雷同于此刻“百科全书”的大类书(即东西书编者注),由南宋人编纂,曾女士正版来历于《书杨贵妃传》:“每十月,帝幸华清宫,五宅车骑皆从,家别为队,队一色,俄五家队合,烂若万花,川谷成锦绣。_适合女宝宝的曾女士正版,适合女宝宝好听的曾女士正版”。
《锦绣万花谷》原书分前集、后集、续集,每集各40卷,共计120卷。到了明代弘治年间,无锡华氏会通馆曾用铜活字付梓,改作100卷;嘉靖年间,又有安徽崇正书院、无锡秦氏绣石书堂刻本,恢复了120卷,并增编《别集》30卷,共计150卷,可见它在明代遭到公共的喜爱。清代乾隆皇帝命令编纂《四库全书》时,也特地将此书收入此中。原书作者姓名不详,按照自序的年代,可知他是南宋孝宗时人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按照内容揣度,作者很可能是衢州人。
过云楼珍藏的宋刻《锦绣万花谷》存《前集》40卷、《后集》40卷,宋刻宋印,用皮纸佳墨精印。此中《前集》卷7、卷14配有明末绣石书堂刻本,目次、注释还有不少抄补的处所。入藏过云楼之前,明清两代已经赵子善、周允元、季振宜、李兆洛等先后珍藏。出格是清初出名大藏书家季振宜,在他的《季沧苇书目》“类书”一家世二种,就记实“《锦绣万花谷》前后二集八十卷(宋刻)”。由此可见,这部书就是季振宜的藏书,并且其时就只存前、后两集80卷。日本现藏有宋刻《锦绣万花谷》残本六种,多的不外五六卷,少的只要一两卷,此中静嘉堂文库所藏2卷,已被确定为“日本主要文化财”。过云楼藏的80卷首尾完整的宋刻本,其主要与宝贵程度可想而知。
相对于北宋初年编纂的《承平御览》《册府元龟》等次要为宫廷皇室、士医生利用的大类书,《锦绣万花谷》更多的是给布衣苍生供给阅读参考,表现了“贩子文化”的需要,因此在后世多次印刻。全书分类摘录古籍,前集分天道、天时、地道等242类,后集分人伦、娼妓等326类;续集分家处、香茶、姓氏等47类,此中姓氏占第15~40卷共26卷之多;别集作为前三集的弥补,分196类。每类首记事物,再附录诗文,引证前代古籍十分繁富。如谈到节令,从新年一起头的元日,不断到岁暮大年节,引见源流、风尚、祭祀、诗文等,详尽至极;记到人伦,在枚举父子、母子、兄弟、子孙叔侄、佳耦的同时,也细致载录汗青上出名的“妓妾”“佳丽”典故、诗文。更有“姓氏”26卷,详载每一个姓氏的名人小传及咏赞,供读者利用、参考。虽然南宋学者陈振孙的《直斋书录解题》攻讦它“门类无伦理,序文亦拙”,但不少宋以前散佚的古书,均是有赖于《锦绣万花谷》才得以留存一二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每当念诵这首唐诗《清明》,我们城市想到晚唐诗人杜牧。其实,它在宋代并不叫这个曾女士正版,而是更直白的《杏花村》。最早收录这首唐诗的即是《锦绣万花谷后集》卷二十六。这部国宝级的古籍善本在全文收入此诗时并没说作者是杜牧,只说“出唐诗”,所以此诗极有可能是无名氏所作,聚星平台,后人将之附会成杜牧的作品。小小的一个例子,或可见这部书的价值。
订阅《春城手机报》:文娱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(3元/月)?